•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辽宁省妇联
无障碍浏览

正畸变成牙套脸?预防方法来了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妇联管理员三 发布时间:2022年03月21日

  几乎每位来寻求正畸治疗的患者都会向正畸医生咨询一个问题——“医生,我会变成牙套脸吗?”什么是“牙套脸”?难道每位正畸患者都会不可避免地变成“牙套脸”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在所有的口腔正畸专业书籍中,并没有“牙套脸”这一专业名词,它并不是一个规范的医学术语,而是一种在正畸治疗中客观存在的现象。通常表现为颊部和太阳穴区域凹陷,使得颧骨突出,面部轮廓丰满度下降,法令纹加深,而呈现老态。通常见于正在进行正畸治疗的成年女性,尤其是30岁以上的女性。

  有哪些因素会导致“牙套脸”呢?

  1.咀嚼习惯改变及肌肉萎缩

  咀嚼肌包括颞肌、咬肌、翼外肌和翼内肌。其中,颞肌位于太阳穴区域,是支撑该区域的主要软组织结构,咬肌位于两颊和下颌角区域。在正畸治疗过程中,一方面由于牙齿在正畸力作用下发生移动,咬合关系处于不断改变的不稳定状态,咀嚼力下降;另一方面,大多数患者因周期性加力后出现的牙齿疼痛不适,咀嚼运动减弱,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导致患者治疗过程中脂肪摄入减少,面部脂肪流失。因此,咀嚼肌得不到与正畸治疗前相同水平的锻炼而发生萎缩,同时,脂肪组织失去支撑,在重力作用下发生下垂。上述这些现象导致的结果是,颞肌萎缩使得太阳穴区域软组织凹陷,咬肌萎缩导致两颊凹陷,那夹在颞肌和咬肌之间的颧骨在衬托下则显得“格外突出”。

  2.增龄性变化

  即使对未进行正畸治疗的患者,自然衰老的过程中也会发生皮肤弹性下降,对皮下组织、脂肪的约束能力降低,颧骨失去脂肪的衬垫而显得突出。同时,年龄增长也导致面部软组织的厚度明显减小,这种变化在30岁之后会更加明显。正畸治疗往往需要2年甚至3年的时间,在这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患者的面部软组织也会发生一定的自然增龄性变化,女性相较于男性则更为显著。这也是为何女性正畸患者更容易出现“牙套脸”的原因之一。

  3.“牙套脸”易感人群

  对于正畸治疗前即存在颧骨突出、下颌角宽、面型短宽的患者,面部骨性结构较为突出,相较于其他患者而言更容易发生“牙套脸”。

  那是不是每位成年女性正畸患者都无法逃脱“牙套脸”的命运吗?当然不是。以下这些方法可以预防或减轻“牙套脸”的表现:

  1.尽量维持正常咀嚼强度,在可承受范围内,尽量进食韧性食物,减小食物体积,增加后牙区咀嚼;

  2.在正畸治疗过程中,加强面部肌肉训练,如咧嘴练习、“牙套操”等训练,以维持肌肉活动;

  3.如果方案允许,可以选择更舒适的矫治方法如隐形矫治器,进食时摘下矫治器后,减轻了担心托槽崩掉的负担,进食过程也相对舒适,对咀嚼肌影响较小;

  4.正畸治疗后期以及正畸治疗结束后,随着咀嚼功能的恢复,部分“牙套脸”可自行好转,面型要求较高的患者也可以通过微整形改善,例如自体脂肪填充,颞部或苹果肌注射玻尿酸等。

  最后让我们一起学习一下“牙套操”:

  1、开合操:张嘴像打哈欠,闭嘴如啃苹果,动作柔和,切忌蛮力追求速度。

  2、咀嚼操:开口和闭口拒绝相结合;

  3、嘴唇操:撇嘴——双唇闭紧向前噘起,然后向上下左右各个方向运动;

  咧嘴——双唇闭紧后向前噘起,然后将嘴角用力向两边伸展;

  绕唇——双唇闭紧向前噘起,向左或向右作60°的转圈运动;

  喷唇——双唇紧闭堵住气流,将唇的力量集中在唇中央的三分之一处。

  4、发音练习:快速、轻巧地发出“啪啪啪啪啪”、“嗒嗒嗒嗒嗒”、“咔咔咔咔咔”的声音。

  注:部分资料引自金作林《矫牙如何预防“牙套脸”》

  本文由中国科普作家协会医学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王韬进行科学性把关。 来源:人民网-科普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