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辽宁省妇联
无障碍浏览

首页 > 妇联动态

沈阳市妇联:以“她基金”带动“大民生” 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赋能添彩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妇联管理员三 发布时间:2023年07月21日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和党中央关于乡村振兴“扎实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完善推广积分制、清单制等务实管用治理方式”等决策部署,按照新伟书记关于“紧紧围绕推进乡村振兴,因地制宜组建形式多样的妇女志愿队伍,积极探索通过‘政府支持+社会参与’的方式设立公益基金,进一步调动广大妇女积极性,撑起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的‘半边天’”的要求,围绕主题教育的目标要求,深化“振兴新突破 我要当先锋”专项行动,市妇联积极组织协调推动,探索新路径、新方法,创立“巾帼红”公益基金,在全市推广志愿服务积分制、清单制,以“小积分”撬动“大治理”,以“她基金”带动“大民生”,着力构建巾帼志愿团队引领、广大妇女家庭积极参与、巾帼督导团队督导推动、社会公益组织多元融入的“三美”建设试点示范样板,推动沈阳志愿服务助力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此项工作在中国妇女报等媒体上宣传报道。

  一、深入调研,主动作为,推动设立“巾帼红”公益基金

  一是深入调研广泛收集意见建议。郑滨副市长召集市妇联、市民政局召开专题会议研究基金设立工作。市妇联积极与民政局沟通协调,研究基金建立流程、条件及具体运作管理模式,相继与市慈善总会、沈阳爱心广场基金会、沈阳普助公益事业发展中心、沈阳知行明亮慈善基金会、沈阳市华易公益基金会5家公益社会组织进行深入对接,就基金设立、资金来源、使用方向、监督管理等进行研究探讨,市妇联依法依规推动,最终确定由市妇联委托市慈善总会设立公益基金。同时,市妇联围绕公益基金服务内容,多次到胡台镇杜板牛村、张家屯镇后大河泡村、兴隆堡镇温查牛村等地调研了解巾帼志愿服务和“三美”建设情况,通过“线上+线下”多种方式收集市、县、乡、村各级妇联干部和群众代表意见建议,侧重于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救助帮扶困境妇女儿童家庭、灾情疫情救助、促进科学、文化、卫生等事业的发展等服务内容。

  二是主动作为筹集资金。市妇联充分发挥联的优势广泛发动公益力量。党组书记、主席程心亲自走访女企协、公益组织、执委企业等单位筹集启动资金,沈阳市女企业家协会、辽宁东亚种业有限公司、沈阳东方美美容连锁企业经营管理有限公司联合定向捐赠善款20万元。广泛发动各界女性典型捐赠物资,将基金项目内容包装成公益认领清单,在妇联执委微信群、先进典型微信群等进行发布,发动妇联执委、女性典型在微信平台进行认领,线下做好沟通对接,沈阳宏星建筑装饰有限公司负责人等12名妇联执委、女性典型、公益企业认领捐赠生活日用品、大米、砖石、花种菜种等志愿服务积分兑换物资,为“巾帼红”公益基金设立提供启动资金和项目物资保障。

  三是设立“巾帼红”公益基金。7月6日,沈阳市妇联携手市慈善总会、市女企协、巾帼爱心企业和市妇联执委、先进女性典型,举办“巾帼红”公益基金设立暨捐赠仪式。省妇联党组书记、主席李建平,沈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郑滨,市妇联、市慈善总会等有关单位领导出席活动,现场市慈善总会与资金捐赠方签订了捐赠协议,省、市领导为热心公益、捐款捐物的捐赠代表颁发了捐赠证书,向新民市项目村定向捐赠了透水砖、日用品、大米等物资,进一步传播志愿服务理念,再次动员全社会爱心力量参与巾帼志愿服务。“巾帼红”公益基金的设立,将有效解决长期以来制约巾帼志愿服务可持续发展的瓶颈问题,为巾帼志愿服务项目的实施提供了资金长效保障。

  二、深化“积分制”,以点带面,推动“巾帼红”志愿服务走深走实

  一是深化“积分制”。制定《沈阳市推广乡村治理巾帼志愿服务积分制实施方案》,通过将志愿服务以时间计算转化为可量化的“积分”,对志愿者日常参与美丽庭院建设、人居环境整治、助老爱幼扶困等志愿活动情况进行积分累计,定期以积分兑换相应的实物,形成良性闭环激励。不断深化“积分制”,开展“积分入户”,将志愿服务由个体向家庭延伸,带动更多家庭参与志愿服务。“巾帼红”公益基金为积分实物兑换提供了稳定支持,对志愿服务的可持续健康发展提供了长效保障,更好地调动广大妇女群体积极参与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

  二是打造新民市项目试点。新民市妇联申请“巾帼志愿生态环境服务暨‘三美’建设巾帼助力项目”,是“巾帼红”公益基金首批支助的项目,项目款物总计13.5万元,即在胡台镇杜板牛村打造美丽庭院样板28户、巾帼花路样板1条;在张家屯镇大河泡村建设示范路样板3条;在东城街道北张村打造美丽庭院示范街2条,通过巾帼志愿服务、积分制奖励、清单化管理、团队化督导、精准化服务,打造“巾帼红”助力“三美”建设试点样板。

  三是以点带面深化推广项目成果。市妇联将在扎实做好新民市示范项目的基础上,总结经验、提炼做法、形成机制,召开全市助力“三美”建设“巾帼红”志愿服务积分制工作现场会,以点带面,在全市推广志愿服务积分制的运行模式和“巾帼红”公益基金保障机制,助力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三、借鉴“千万工程”,建立长效机制,推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取得实效

  一是强化规划设计。学习借鉴浙江“千万工程”经验,发挥妇联在“三美”建设中的作用,做好统筹规划,做实巾帼志愿服务项目,计划利用3年时间打造300个巾帼美丽示范村、1000个巾帼美丽示范庭院、1.5万个巾帼美丽庭院,项目村巾帼志愿者达到1万名,提供志愿服务5000次,形成“千万工程”妇联模式。

  二是坚持项目化推进。按照3年工作计划,市妇联坚持项目务实、勤俭节约、提高效能、强化监督,做好基金使用方向及公益项目规划。统筹指导各区县(市)妇联结合各自实际申请志愿服务项目,制定时间表、任务书、路线图,系统推进。市慈善总会建立基金管理办法,募集项目善款,对项目开展情况进行督导,保证公益资金使用阳光透明。相关党委政府、乡镇(街道)、社区(村)妇联等相关单位要负责项目的组织、执行、协调,为项目提供必要的人力资源、技术支持和物资保障。各区县(市)妇联要负责监督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工作环节,确保项目合规开展,项目执行符合立项目的。

  三是完善“一队伍三机制”服务体系。“一队伍”:建好志愿队伍。不断壮大巾帼志愿者队伍,广泛宣传、发动、吸引更多的热心人士和家庭投入志愿服务中,引导巾帼志愿者切实发挥能动性,持续丰富志愿服务内容,不局限于物质、资金形式,拓展以提供建议、规划、设计、培训等智慧服务形式参与志愿服务,不断丰富服务内容,扩大志愿者规模。“三机制”:“积分制”。统筹规划巾帼志愿服务积分兑换,探索同一乡镇内志愿服务积分通存通兑,推动建立巾帼志愿服务积分制与乡村治理积分制整合联动。“清单制”。制定“十必须十不准”的正负面清单,尊重群众习惯和生活规律,倡导文明的生活方式,持续规范美丽庭院建设,改善居住环境。“激励机制”。建立“物质奖励+精神奖励”相结合的积分兑换激励机制,以累计积分给予兑换相应的物质奖励,对于积分累计到一定标准,在推进参评区级以上家庭类、巾帼志愿服务类先进典型时给予优先考虑,形成“辐射效应”,发挥好妇联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中的独特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