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2024年3月21日 星期四
  • 邮箱系统
  • 报送系统
  • 无障碍浏览
辽宁省妇联
无障碍浏览

20+30+40+女性请置顶“职场免疫力”

信息来源: 发稿编辑:妇联管理员三 发布时间:2023年02月09日

  如果我可以跟30岁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说:“不要做玻璃杯子,要做塑料杯子。”正如李宗盛说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数。”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不用太纠结于我到底要去哪儿,先问自己:“你当下能做出的一小步改变是什么?”走起来再说!人生说来说去就是思考这几个问题:what(做什么)、how(怎么做)、why(为什么做)。而所谓的“年龄焦虑”,不过是在本该研究“做什么”的时候,瞎琢磨“为什么”;本该总结“怎么做”的时候,却还纠结于该做不该做。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

  ■ 高琳

  新年伊始,恰恰是职场人踌躇满志的时候。“后疫情”时期,职场女性应该如何提升自己的“职场免疫力”?说到“职场免疫力”,可能你觉得这是个新词,但说到“反脆弱”你可能更熟悉。它是指当一件事暴露在波动性、随机性、混乱、压力和风险下时,你不仅不会受到损害,反而能从冲击中受益,茁壮成长。

  塔勒布在《反脆弱》一书中,提出了三种状态:脆弱状态,玻璃杯虽然很硬,但掉到地上,很容易摔碎;强韧状态,塑料杯虽然容易变形,但掉在地上,却也摔不烂;反脆弱状态,就是想象有一种材质做成的杯子,当它掉在地上,会变成两个杯子。

  20+:“瞎折腾”好过“不折腾”

  最近我招了个新媒体负责人,是从“大厂”出来后创业失败的“90后”。“大厂”出来说明她训练有素,敢创业说明她有追求,有创新精神。创业失败没有自暴自弃,而是换种状态继续努力,这可能意味着她最起码不是个“玻璃杯”,而是个塑料杯——禁摔,耐磨。我创业之后最大的感悟就是:原来所谓的见过世面,并不是指去过多少国家,坐没有坐过商务舱,会不会带拐弯地念出“Croissant(牛角包)”,而是你是否经过足够的波动和失败。

  年轻的时候,要主动折腾自己,瞎折腾也胜过不折腾。因为将自己主动暴露在风险变化中,反而是应对风险的最好方法。所以提升“职场反脆弱”最好的方法就是“以毒攻毒”——不要追求绝对的安全和稳定,有一点波动是好事。更不要相信什么“成名要趁早”。要我说,年轻人要树立“失败要趁早”的信心。我觉得,我最大的遗憾就是失败的不够多,不够早。“以前在外企被保护得有多好,现在就有多脆弱。”

  如果我可以跟30岁的自己说一句话,我会说:“不要做玻璃杯子,要做塑料杯子。”塔勒布在《反脆弱》这本书的结尾说:“脆弱的事物喜欢一成不变的安宁环境,而活的东西才喜欢波动性。验证是否活着的最好方式,就是查验你是否喜欢变化。”正如李宗盛说的:“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作数。”所以在年轻的时候,不用太纠结于我到底要去哪儿,先问自己:“你当下能做出的一小步改变是什么?”走起来再说!

  35+:在折腾中反思,修炼自己的“看家本事”

  前一阵我在招聘,我发现很多人,35岁了,号称有10年工作经历了,但是你一看他简历,再一面试,就会发现他不过是把1年的工作经验重复了10遍而已。能力边界跟一个应届生区别不大,“价钱”还贵好几倍。

  你可能会问了,你的意思是人不能在一个岗位做太久?要经常换工作?那倒不一定,有人10年恨不能换8份工作,但你问他最擅长什么?却也说不出个所以然来。所以,换不换工作不是重点,重要的是,你是否有一个“看家本事”,而且这个“看家本事”还必须是可复制到其他新的情景中的。而不能说换个岗位、换个公司或者换个行业,这个本事就完全废了。

  要知道,未来,没有稳定的工作,只有稳定的能力,谁都无法逃避不断“用作品证明自己”的残酷现实。

  当你能不断积累你的工作经验,把它变成“看家本事”,而且还能把知识结构化,技能体系化,让它变成可复制的能力,那么一个杯子就变成两个了。

  想要突破35岁危机,不但要有稳定的能力,还有能稳定的输出能力——要有自己的那一套,还能把它用出来。

  如果你现在也35+,问问自己:“我的‘看家本事’是什么?可复制吗?”

  40+:建立自己的价值体系,拥有“该干吗干吗”的底气

  对于40+的职场人,我有种特殊的感情。从40到42岁,我经历了想辞职又不敢,想为自己规划人生下半场又不知道能干什么,同时又意识到留给自己折腾的时间不多了……有人就此躺平了,也有人为了抵御这种焦虑,会加入各种读书打卡群,到处上课……哪种选择都没有错,只要你知道自己为什么要这么做。

  因为如果到了四十多岁,还处于“我忙故我在”,用忙碌来证明自己的存在感,这说明你还没有建立一套自己的“价值体系”——如何衡量自己是否成功?是否进步?用术语来讲叫作“核心稳定性”,用大白话说就是——不管外面的世界怎么样,你要有“该干吗干吗”的底气和勇气。

  我最近看到网飞创始人MarcRandolph讲到他在过去30年,每周二,雷打不动的5点离开办公室跟他老婆约会——看电影、吃饭、逛商场……他说:“对于我来说,成功不是创建7个公司,而是跟同一个老婆在一起,看着孩子长大。这是我最骄傲的事情!”

  当年在我最焦虑的时候,我也问了自己这个问题:“如果你现在80岁了,当你坐在摇椅上,跟你的孙子说,奶奶这辈子最骄傲的事情是什么?”我找到了自己的答案,并且用尽我所有的勇气去验证我的答案。如果你能做到这一点,你也就进入了人生最好的状态——“自洽”。

  人生说来说去就是思考这几个问题:what(做什么)、how(怎么做)、why(为什么做)。而所谓的“年龄焦虑”,不过是在本该研究“做什么”的时候,瞎琢磨“为什么?”;本该总结“怎么做”的时候,却还纠结于该做不该做。

  查理·芒格说:“宏观是我们必须承受的,微观才是我们能有所作为的地方。”我们不能决定外界发生什么,但我们可以决定自己用什么方式去应对。提高“职场免疫力”无疑是一个我们需要重点提升的能力.

  来源:中国妇女报